超级英雄大电影的奇幻之旅
自1938年,DC漫画的《动作漫画》正式推出超人以来,超级英雄的世界便如同一股狂风,席卷了整个文化领域,成为影视、文学、玩具等多领域中的常青树,而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更是见证了这一领域的爆炸性增长,尤其是在电影界,2000年的《X战警》揭开了超级英雄大电影的新篇章后,一部部精心制作的超级英雄大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这一类型的电影逐渐发展成为影院中最卖座的类型之一。
一、科幻与现实的交锋
《钢铁侠》作为这一新时代的开拓先锋,于2008年上映,并在当年获得巨大成功,最后斩获“年度票房冠军”,影片中的主角托尼·斯塔克由小罗伯特·唐尼饰演,他在片中塑造的“花花公子”变身超级英雄的情节彻底打破了传统超级英雄起源故事的模式,不同于过去那种完全依赖于“完美英雄”的人设,托尼·斯塔克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凡人”,他有着普通人所有的情感、欲望和弱点,这种现实主义的改编使其形象更加亲切、可信,加之其炫目的装甲设计以及高科技装备的展示,无一不让观众为之痴狂。
这种从现实角度出发,积极融合科幻元素的手法很快就在漫威、DC等大公司的超级英雄电影中铺展开来。《蝙蝠侠:开战时刻》、《惩罚者》、《雷神》等影片纷至沓来,无一不展现出这种全新思路所带来的强大吸引力,观众们不仅为这些超级英雄在剧中展现出的超能力所折服,更为他们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勇气所动容,在光影交错间,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超人”,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生活的“真英豪”。
二、团队精神的传承与深化
随着每年一到两部超级英雄大片的陆续上映,单一英雄的故事模式渐渐满足不了观众的期待了。“团队”这个概念开始被频频融入,漫威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第一部《复仇者联盟》,开启了超级英雄联动的时代先河,史上最强大的集合之一——包括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和鹰眼等众多“强手”集体呈现于荧幕之上,其精彩的打斗场面、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团队间友谊与牺牲所表现出的深厚情感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影片在当年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更引发了全球观影狂潮,你可以说它是一部“科幻大片”,也可以说它是一部联系每个人心弦的“情感之作”。
其后,“DC扩展宇宙”不甘示弱,迅速展开自己的团队组合,2013年的《正义联盟》虽然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成绩,但却达到了对“团结与互助”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入挖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一系列具团体特色的影片在之后的几年里陆续涌现,如《蚁人与黄蜂女》、《神奇女侠》、《蜘蛛侠:英雄远征》等,每部影片不仅保卫着地球的安全,更逾越了各种种族与文化之间的隔阂,传递出一种“世界是一家”的动人力量,每一部集结之作的出现都预示着一种新的精神力量的获取,也代表了人类社会对合作与患难与共的深刻理解与寄望。
三、科技与现代的碰撞
现代超级英雄大电影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大宴,更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必看单元,从最初的懵懂运用CGI特效到如今的极致追求,在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这一代对于科技的复杂感情。“钢铁侠”托尼·斯塔克的飞行装甲、“美国队长”的振金盾牌等极具科技感的装备给人们带来的是对未来的无尽想象;《机械战警》、《霹雳神兵:1996》等极具代表性影片的推出也让我们反思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一切——是进步也是责任和压力,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干脆将科技与群星陨落的力量结合起来,这让许多观众在热血澎湃后也陷入思考:我们究竟应如何驾驭这份强大的力量?是去征服还是去守护?
四、社会话题的映照
在我之上所列举的每一部超......[展开]级英雄大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社会议题:性别平等(《神奇女侠》)、民权问题(涉及众多的黑人超级英雄影片)、心理健康(《小丑》)等等,当然最突出的是对体制与反体制、强权与反强权的探讨: ED4359;〉在不同的情节中反复出现的打击邪恶势力的过程不断加重对“罅隙”的揭示——“如何在一个秩序中保持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注?”这个问题在每部影片中都显得至关重要,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不仅持续开发新的角色和更宏大故事线,还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环境的真实现照,尽管这些讨论不见得总是那么直白,但作为观者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感受到它对现实的热诚关注和深切思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